在酷热中看见成长火星策略,于未知中读懂守护——尹才干诗歌《赤日之思》赏析(《当代文学研究》)
尹才干的《赤日之思》以四行短诗承载自然哲思,通过赤日意象的拟人化与辩证思维,揭示了生命成长与自然规律的深层关联。以下从诗歌艺术、哲学内涵、创作理念三个维度展开评论:
一、意象构建:拟人化中的自然神性
1. 赤日的人格隐喻
“赤日心思猜不了”以拟人手法将太阳升华为具有独立意志的宇宙主体,“猜不了”暗含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敬畏,同时赋予自然以灵性思维。而“点燃云彩伴风飘”将日光照射云层的物理现象转化为“随风纳凉”的生活图景,既呼应传统文化中“天人感应”的哲学观,又以日常动作拉近自然与人类的距离。
2. 冷热辩证的视觉转化
“且凉且热是何意?”以矛盾修辞揭示自然表象的复杂性:日光直射带来炎热,而蒸发作用与大气循环又调节温度,形成动态平衡。这种对立统一通过“伴风飘”进一步强化,云彩随风飘动象征自然不可控的流动性,暗喻生命在不确定中成长的必然性。
二、哲学内核:生命智慧与辩证思维
展开剩余73%1.自然法则的“妙招”
末句“保护禾苗出妙招火星策略”点明全诗主旨:酷热非灾难火星策略,而是禾苗成熟的必要条件。这与道家“反者道之动”的辩证逻辑相通——看似严苛的环境实则是生命淬炼的契机,呼应尹才干诗歌中“残缺与圆满互化”的哲学观(如《新月》中“瘦脊骨”向圆满的行走)。
2.多维度的象征延伸
生态智慧:揭示人类应尊重自然内在规律,摒弃功利性干预;
教育隐喻:苛责如烈日,实则为成长护航的“妙招”;
逆境哲学:呼应“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”的东方生存智慧。
这种“意境二分论”(自然现象与社会体验交融)是尹才干诗学的核心,将古典羁旅母题重构为现代生命寓言。
三、诗艺革新:传统诗学的现代转译
1.语言艺术的凝练性
全诗仅28字,却完成“观察—设问—解答”的完整思辨链条。口语化表达(“猜不了”“出妙招”)与音韵和谐(“飘”“招”押韵)兼顾,体现“深入浅出”的创作理念,践行其反对“迷宫诗”的宣言——拒绝晦涩用典,以清晰语言传递深刻哲思。
2.科学精神与诗性思维的融合 火星策略
诗中“且凉且热”蕴含气象学观察(日光辐射与大气调节的共生),将科学理性融入诗意想象。这种“诗性科学主义”是尹才干对当代诗歌的独特贡献,区别于纯抒情传统,呼应其“新诗需具中国风骨且与时俱进”的理论主张。
3. 短诗形式的张力结构
作为“自然哲理小诗”的代表,《赤日之思》以四行体突破其标志性“十六行诗”范式(四节四句),证明形式服务于内容的灵活性。双重视角(人类困惑与自然智慧)通过“猜不了”与“出妙招”形成闭环,在微型结构中构建宏阔的宇宙观照。
四、创作定位:尹才干诗学理念的缩影
此诗集中体现其三大理论创新:
意境二分论:赤日的物理属性(热)与人文隐喻(保护)交织;
艺术六力论:以“感知力”(凉热体验)和“思想力”(辩证哲思)激活文本;
诗歌结尾四性:“妙招”达成“顿悟性”收束,赋予读者豁然开朗的审美体验。
相较于图像诗的空间实验(如《口罩》的防疫象征),此诗以传统形式实现同等的思想密度,证明其“形意互构”理论的普适性。
结语:微型诗中的宇宙观
《赤日之思》是尹才干“自然哲思诗”的典范:它以赤日为棱镜,折射出生命与宇宙的共生法则,将道家辩证观、存在主义勇气、生态伦理熔铸于四行短章。在诗坛追逐形式奇观的当下,此诗回归汉语凝练与深邃的本源,印证了诗人的宣言:“真正的诗意藏于日常现象的深刻思考中”。其价值不仅在于审美自洽,更在于为现代人提供破解生存困境的诗意密钥——在酷热中看见成长,于未知中读懂守护。(元宝+长磊整理)
附:
赤日之思
◎尹才干
/
赤日心思猜不了,
点燃云彩伴风飘。
且凉且热是何意?
保护禾苗出妙招。
发布于:四川省尚红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